Page 79 - 西南联大诗词通识课
P. 79

景诗宜于显,言情诗所托之景虽仍宜于显,而所寓之情则宜于隐。梅

               圣俞说诗须“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就
               是看到写景宜显、写情宜隐的道理。

                   写景不宜隐,隐易流于晦;写情不宜显,显易流于浅。
                   谢朓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

               风燕子斜”,以及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诸句,
               在写景中为绝作,妙处正在能显,如梅圣俞所说的“状难写之景,如

               在目前”。秦少游的《水龙吟》入首两句“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
               雕鞍骤”,苏东坡讥他“十三个字只说得一个人骑马楼前过”,它的毛

               病也就在不显。
                   言情的杰作如古诗“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

               人从此去”,李白的“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
               望秋月”,王昌龄的“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

               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诸诗妙处亦正在隐,如梅圣俞所说的
              “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王氏在《人间词话》里,于隔与不隔之外,又提出“有我之境”
               与“无我之境”的分别: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

                   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
                   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

                   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
                   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



                                                            中国诗学七讲    59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