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4 - 西南联大诗词通识课
P. 74
相影响。比如欣赏自然风景,就一方面说,心情随风景千变万化,睹
鱼跃鸢飞而欣然自得,闻胡笳暮角则黯然神伤;就另一方面说,风景
也随心情而变化生长,心情千变万化,风景也随之千变万化,惜别时
蜡烛似乎垂泪,兴到时青山亦觉点头。这两种貌似相反而实相同的现
象就是从前人所说的“即景生情,因情生景”。情景相生而且相契合
无间,情恰能称景,景也恰能传情,这便是诗的境界。
每个诗的境界都必有“情趣”(feeling)和“意象” (image)两个
要素。“情趣”简称“情”,“意象”即是“景”。吾人时时在情趣里过
活,却很少能将情趣化为诗,因为情趣是可比喻而不可直接描绘的实
感,如果不附丽到具体的意象上去,就根本没有可见的形象。我们抬
头一看,或是闭目一想,无数的意象就纷至沓来,其中也只有极少数
的偶尔成为诗的意象,因为纷至沓来的意象零乱破碎,不成章法,不
具生命,必须有情趣来融化它们,贯注它们,才内有生命,外有完整
形象。克罗齐在《美学》里把这个道理说得很清楚:
艺术把一种情趣寄托在一个意象里,情趣离意象,或是
意象离情趣,都不能独立。史诗和抒情诗的分别,戏剧和抒
情诗的分别,都是烦琐派学者强为之说,分其所不可分。凡
是艺术都是抒情的,都是情感的史诗或剧诗。
这就是说,抒情诗虽以主观的情趣为主,亦不能离意象;史诗和
戏剧虽以客观的事迹所生的意象为主,亦不能离情趣。
诗的境界是情景的契合。宇宙中事事物物常在变动发展中,无绝
54 西南联大诗词通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