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8 - 西南联大诗词通识课
P. 78
联想,就把这些名句硬拉来凑成典故,“谢家池上,江淹浦畔”二句,
意象既不明晰,情趣又不真切,所以隔。
王氏论隔与不隔的分别,说隔如“雾里看花”,不隔为“语语都
在目前”,似有可商酌处。诗原有偏重“显”与偏重“隐”的两种。
法国十九世纪帕尔纳斯派与象征派的争执就在此。帕尔纳斯派力求
“显”,如王氏所说的“语语都在目前”,如图画、雕刻。象征派则以
过于明显为忌,他们的诗有时正如王氏所谓“隔雾看花”,迷离恍惚,
如瓦格纳的音乐。这两派诗虽不同,仍各有隔与不隔之别,仍各有好
诗和坏诗。王氏的“语语都在目前”的标准似太偏重“显”。
近年来新诗作者与论者,曾经有几度很激烈地争辩诗是否应一律
明显的问题。“显”易流于粗浅,“隐”易流于晦涩,这是大家都看得
见的毛病。但是“显”也有不粗浅的,“隐”也有不晦涩的,持门户
之见者似乎没有认清这个事实。我们不能希望一切诗都“显”,也不
能希望一切诗都“隐”,因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人原来有种种“类
型”上的差异。有人接受诗偏重视觉器官,一切要能用眼睛看得见,
所以要求诗须“显”,须如造型艺术。也有人接受诗偏重听觉与筋肉
感觉,最易受音乐节奏的感动,所以要求诗须“隐”,须如音乐,才
富于暗示性。
所谓意象,原不必全由视觉产生。各种感觉器官都可以产生意
象。不过多数人形成意象,以来自视觉者为最丰富,在欣赏诗或创造
诗时,视觉意象也最为重要。因为这个缘故,要求诗须明显的人数占
多数。
显则轮廓分明,隐则含蓄深永,功用原来不同。说概括一点,写
58 西南联大诗词通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