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2 - 西南联大诗词通识课
P. 72
能同时进行,因为心本无二用,而直觉的特色尤在凝神注视。读一首
诗和作一首诗都常需经过艰苦思索,思索之后,一旦豁然贯通,全诗
的境界于是像灵光一现似的突然现在眼前,使人心旷神怡,忘怀一
切,这种现象通常人称为“灵感”。诗的境界的突现都起于灵感。灵
感亦并无任何神秘,它就是直觉,就是“想象”(imagination,原谓意
象的形成),也就是禅家所谓“悟”。
一个境界如果不能在直觉中成为一个独立自足的意象,那就还没
有完整的形象,就还不成为诗的境界。一首诗如果不能令人当作一个
独立自足的意象看,那还有芜杂凑塞或空虚的毛病,不能算是好诗。
古典派学者向来主张艺术须有“整一”(unity) ,实在有一个深理在里
面,就是要使在读者心中能成为一种完整的独立自足的境界。
二、意象与情趣的契合
要产生诗的境界,“见”所须具的第二个条件是所见意象必恰能
表现一种情趣,“见”为“见者”的主动,不纯粹是被动的接收。所
见对象本为生糙零乱的材料,经“见”才具有它的特殊形象,所以
“见”都含有创造性。比如天上的北斗星本为七个错乱的光点,和它
们邻近星都是一样,但是现于见者心中的则为像斗的一个完整的形
象。这形象是“见”的活动所赐予那七颗乱点的。
仔细分析,凡所见物的形象都有几分是“见”所创造的。凡
“见”都带有创造性,“见”为直觉时尤其是如此。凝神观照之际,心
52 西南联大诗词通识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