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 - 2019
P. 30

也?虽然,作者何必然,读者何必不然?一见圆之彼面,一见圆之此
           面,各是其所是而皆是。花月山水,人见之而有感,此花月山水之伟
           大也。各人所得非本来之花月山水,而各自为各自胸中之花月山水,
           皆非而亦皆是。禅家譬喻谓“盲人摸象”(《义足经》),触象脚者说象
           似蒲扇,触象腿者说象似圆柱,触象尾者说象似扫帚。如说彼俱不
           是,不如说彼皆是,盖各得其一体,并未离去也。
               吾人谈诗亦正如此,各见其所见,各是其所是,所谓“诗无达
           诂”也。要想窥见全圆、摸得全象,正非容易。是故,见其一体即为

           得矣,不必说一定是什么。


                   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
               之。(《孟子·万章上》)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


               对方之无能或不诚,致使吾人不敢相信。然而自己看事不清、见
           理不明,反而疑人,也可说多疑生于糊涂。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气是最不可靠的,气是什么?
               孔夫子之言颠扑不破,孟夫子说话往往有疵隙。
               以上两小段文字乃孟子之说诗,余试解之。
              “文”:
               第一,篇章、成章。(文者,章也;章者,文也。《说文》中彣、

           彰互训。)
               第二,文采。即以《离骚》为例,其洋洋大观、奇情壮采是曰
           文采。
              “辞”:
               辞、词通,意内而言外。楚辞中《离骚》最好亦最难解,对于
           它的洋洋大观、奇情壮采,令人蛊惑。“蛊惑”二字不好,charming
          (charm, n ;charming, adj)好。《红楼梦》中说谁是怪“得人意儿”的,
           倒有点相近。“得人意儿”似乎言失于浅,“蛊惑”却又求之过深。


           18   文学课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