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 - 2019
P. 22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
               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
              (《论语·阳货》)


               这是总论中之分论,前所说是总论中之总论。
               说得真好。无怪夫子说“学文”,真是学文。忠厚老实、温厚和
           平、仁慈、忠孝、诚实,溢于言表。这真是好文章。每一国的文字有
           其特殊之长处,吾人说话、作文能够表现出来便是大诗人。中国方字

           单音,少弹性,而一部《论语》音调仰抑低昂,弹性极大,平和婉转
           至极。夫子真不可及,孟子不能。
               汉学重训诂,宋学重义理,此本难分优劣。汉经秦焚书之后,书
           籍散乱亟待整理;及宋代书籍大半整理就绪,而改重义理,亦自然之
           趋势也。今讲《诗经》,在文字上要打破文字障,故重义理而兼及训
           诂,虽仍汉宋之学而皆有不同。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读此段文章,“可以”
           两字不可草草看过。
               兴:感发志气。起、立,见外物而有触。
               生机畅旺之人最好。何以生机畅旺就是诗?“昔我往矣,杨柳
           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读之如旱苗遇
           雨,真可以兴也。
               观:考察得失。(得失不能要,算盘不可太清,这非诗。)
               不论飞、潜、动、植,世界上一切事皆要观,不观便不能写诗。

          “《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中庸》)察犹
           观也,观犹察也。鸢代表在上一切,鱼代表在下一切,言此而不止于
           此,因小而大,由浅入深,皆是象征,此二句是极大的象征。“举一
           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举其一必得知其二。诗
           中描写多举其一部以括之。
               群:朱注:“群,和而不流。”今所谓调和、和谐,即“无入而不
           自得”(《中庸》)。


           10   文学课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