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 - 1979
P. 29
Chapter 1 教师的角色 007
1
肯吃,是不肯洗澡,不爱写作业,等等。 换句话说,这些是美
国孩子的“惯有”行为。而惯性的另一方面则是青少年犯罪,
是他与整个社会的公然开战。这“犯规的惯性”与“青少年犯
罪”的区别,只不过是抗拒程度的深浅不同,后者更加激烈。
老师在课堂上遭到抗拒,他无法实现最善意的目标,也破
坏了他进入教师行业时崇高的理想,他觉得自己已经竭尽全
力,却遭受挫败。与孩子的冲突可能从一年级就开始了,甚至
是幼儿园。如果老师遇到一个不能安静地坐着或者集中注意力
的孩子,那便意味着冲突已经开始。(其实不该说孩子“不能”
安静地坐着,老师其实知道,他只是“不肯”安静坐好或用心
学习。)
教育工作者很少有人接受过理解孩子不当行为背后动机的
培训,由于解释孩子的行为是每个人的天性,所以,用贴标签
来解释孩子的行为便成了相当普遍的做法。于是,我们给孩子
贴上各种标签,幼稚、懒惰、消极怠工、喜欢做白日梦、只有
三分钟热度,等等。然而,这些标签并没有解释孩子的行为,
只是描述而已。
最近的研究成果,又为老师增添一些可以帮助他理解“问
题孩子”的“解释”。首先是对低智商的担忧。智商测试仍然是
评估孩子能力的最常见的方式。常规智商测试表面上提供了一
1 威廉 · 科瓦拉希亚斯(W. C. Kvaraceous),《违法行为》(Delinquent Behavior),
华盛顿特区,全国教育协会(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