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4 - 1960
P. 74
章太炎作《订孔》下,论忠恕为孔子的根本方法,说:
心能推度曰恕,周以察物曰忠。故夫闻一以知十,举
一隅而以三隅反者,恕之事也。……周以察物,举其征符,
而辨其骨理者,忠之事也。……“身观焉”,忠也。“方不
障”,恕也。 (《章氏丛书 · 检论三》。“身观焉,方不障”见《墨
子 · 经说下》。)
太炎这话发前人所未发。他所据的《三朝记》虽不是周末的书,
但总可算得一部古书。恕字本训“如”(《仓颉篇》)。《声类》说:“以
心度物曰恕。”恕即是推论(Inference),推论总以类似为根据。如
《中庸》说:
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
为远。
这是因手里的斧柄与要砍的斧柄同类,故可由这个推到那个。闻
一知十,举一反三,都是用类似之点,作推论的根据。恕字训“如”,
即含此意。忠字太炎解作亲自观察的知识(《墨子·经说下》:“身观
焉,亲也。”),《周语》说:“考中度衷为忠。”又说:“中能应外,忠
也。”中能应外为忠,与《三朝记》的“中以应实曰知恕”同意。可
见忠恕两字意义本相近,不易分别。《中庸》有一章上文说“忠恕违
道不远”,是忠恕两字并举。下文紧接“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下文又说“所求乎子以事父”一大段,说的都只是一个“恕”字。此
可见“忠恕”两字,与“恕”字同意,分知识为“亲知”(即经验)
与“说知”(即推论),乃是后来墨家的学说。太炎用来解释忠恕两
字,恐怕有点不妥。我的意思,以为孔子说的“一以贯之”和曾子说
的“忠恕”,只是要寻出事物的条理统系,用来推论,要使人闻一知
十,举一反三。这是孔门的方法论,不单是推己及人的人生哲学。
54 西南联大哲学通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