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2 - 1960
P. 72
范,便大错了。为什么呢?因为历史的宗旨在于“说真话,记实事”。
《春秋》的宗旨,不在记实事,只在写个人心中对于实事的评判。明
是赵穿弑君,却说是赵盾弑君。明是晋文公召周天子,却说是“天
王狩于河阳”。这都是个人的私见,不是历史的实事。后来的史家崇
拜《春秋》太过了,所以他们作史,不去讨论史料的真伪,只顾讲那
“书法”和“正统”种种谬说。《春秋》的余毒就使中国只有主观的历
史,没有物观的历史。
五、一以贯之
《论语》说孔子对子贡道:
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
对曰:然,非与?
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十五)
何晏注这一章最好。他说:
善有元,事有会。天下殊途而同归,百虑而一致。知其
元,则众善举矣。故不待学而一知之。
何晏所引,乃《易·系辞传》之文。原文是:
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天下何思何虑?
韩康伯注这一条,也说:
52 西南联大哲学通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