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8 - 1960
P. 58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
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
又如 (夬)代表“泽上于天”,是一个大雨的意象。后人见了,
忽然生出一个普及博施的意象。因此又想起古代结绳的法子,既不能
行远,又不能传后,于是便又生出一个普及博施的“书契”的意象。
从这个观念上,才有书契文字的制度。所以说: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盖取诸夬。
以上所说古代器物制度的原起,未必件件都合着历史的事实。但
是孔子对于“象”的根本学说,依我看来,是极明白无可疑的了。这
个根本学说是人类种种的器物制度都起于种种的“意象”。
六十四章《象传》全是这个道理,例如 (蒙)是一个“山下山
泉”的意象。山下出泉,是水的源头。后人见了,便生出一个“儿
童教育”的意象。所以说:“蒙,君子以果行育德。”又如 (随)和
(复),一个代表“雷在泽中”,一个代表“雷在地下”,都是收声
蛰伏的雷。后人见了,因生出一个“休息”的意象。所以由“随”象
上,生出夜晚休息的习惯;又造出用牛马引重致远以节省人力的制
度。由“复”象上,也生出“七日来复”,“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
不省方”的假期制度。又如 (姤)代表“天下有风”的意象,后人
因此便想到“天下大行”的意象,于是造出“施命诰四方”的制度。
又如 (观)代表“风行地上”和上文的“姤”象差不多。后人从这
个意象上,便造出“省方观民设教”的制度。又如 (谦)代表“地
中有山”,山在地下,是极卑下的意象。后人见了这个意象,便想到
人事高下多寡的不均平,于是便发生一种“捊多益寡,称物平施”的
观念。又如 (大畜)代表“天在山中”,山中看天,有如井底观天,
是一个“识见鄙陋”的意象。后人因此便想到补救陋识的方法,所以
说:“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38 西南联大哲学通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