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 - 1960
P. 40

字为顿,乃是错的。)


               老子以为万有生于无,故把无看得比有重。上文所说万物未生
           时,是一种“绳绳不可名”的混沌状态,故说“无名天地之始”。后
           来有象有信,然后可立名字,故说“有名万物之母”。因为无名先于
           有名,故说可道的道,不是上道;可名的名,不是上名。老子又常说
          “无名之朴”的好处。无名之朴,即是那个绳绳不可名的混沌状态。
           老子说:



                   道常(常,尚也)无名朴。 (五字为句。朴字旧连下读,
               似乎错了。)虽小,天下不敢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
               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此八字既失韵,又不合老子哲学。疑
               系后人加入的话) 。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
               夫亦将知之(王弼今本之作止。下句同。今依河上公本改正。
               之、止古文相似,易误) 。知之所以不治。 (王弼本所作可,治
               字各本皆作殆。适按王弼注云:“始制官长,不可不立名分以定
               尊卑,故始制有名也。过此以往,将争锥刀之末,故曰名亦既
               有,夫亦将知止也。遂任名以号物,则失治之母也。故知止所
               以不殆也。”细看此注,可见王弼原本作“夫亦将知之,知之所
               以不治”,若作知止,则注中所引叔向谏子产的话,全无意思。
               注中又说“任名则失治之母”,可证殆本作治。注末殆字同。后
               世妄人因下文四十四章有“知止不殆”的话,遂把此章也改成

              “知止可以不殆”。又乱改王注知之为知止,所以不治为所以不
               殆,却忘了“失治之母”的治字,可以作证。不但注语,全文
               可作铁证也。)


               这是说最高的道是那无名朴。后来制有名字(王弼训始制为“朴
           散始为官长之时”,似乎太深了一层),知识遂渐渐发达,民智日多,
           作伪行恶的本领也更大了。大乱的根源,即在于此。老子说:


           20   西南联大哲学通识课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