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2 - 1960
P. 42
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和“绝圣弃智,绝仁弃
义,绝巧弃利”,也都是这个道理。他又说: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
欲作(欲是名词,谓情欲也) ,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
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老子所处的时势,正是“化而欲作”之时,故他要用无名之朴来
镇压。所以他理想中的至治之国,是一种: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什是十倍,伯是百倍。
文明进步,用机械之力代人工。一车可载千斤,一船可装几千
人。这多是什伯人之器。下文所说“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
有甲兵,无所陈之”,正释这一句)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
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
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狗之
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这是“无名”一个观念的实际应用。这种学说,要想把一切交
通的利器、守卫的甲兵、代人工的机械、行远传久的文字,等等制度
文物,全行毁除;要使人类依旧回到那无知无欲老死不相往来的乌
托邦。
四、无为
本篇第三节说老子对于社会政治有两种学说:一是毁坏一切文
物制度,一是主张极端放任无为的政策。第一说的根据,上节已说
过。如今且说他的无为主义。他把天道看作“无为而无不为”,以为
22 西南联大哲学通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