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0 - 1936
P. 50
22 哲学简史
听到,世间的一切就都会消失。我们必须从逻辑而不是从军
事规范的角度来理解赫拉克利特的这句断言:“战争是万物之
父。”他的观点需要一个强调活动重要性的新本源。他选择了
火,这在原则而非细节上遵循了米利都学派的传统。“万物转
化为火,火又转化为万物,就像货物转化为黄金,黄金又转化
为货物一样。”这个借货币交换而成的比喻,恰好准确地表达
了赫拉克利特的观点。油灯的火焰看起来像一个固定的物体,
然而在整个过程中,灯油转化为火焰,烟灰又由燃烧而落下。
因此,世界上发生的一切都是这种交换过程,没有什么是永久
存在的。“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因为你总会遇到新
的水流。”正是因为这种解释,后来的作家把“一切皆变”的
名言署名为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也给赫拉克利特起了个戏谑
的外号——“流动之人”。
重要的是将赫拉克利特的这句话和另外一句话进行比较:
“我们都踏入了同一条河流,却没有踏入其中;我们存在,也
不存在。”乍一看,这可能与前面的讨论一致。然而,这里的
这种说法属于理论的不同方面,线索在于后半部分。我们既存
在又不存在,这是一个有些模糊的说法,即我们存在的统一性
在于不断变化,或者用柏拉图后来创造的语言来表达,我们的
存在在于不断形成。河流也是如此。如果我们今天和明天踏进
泰晤士河,我们将踏入同一条河,但我们踏入的水是不同的。
我觉得这个观点很明确,但我不会推荐读者去尝试。关于这种
观点的另一个论点是这样的:“上升之路与下降之路是同一条
路。”我们已经研究了油灯的情况:油上升,煤烟下降,这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