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 - 西南联大诗词通识课
P. 45
的位置。刘勰解释“谐”字说:“谐之言皆也;辞浅会俗,皆悦笑也。”
这也是着重谐的社会性。社会的最好的团结力是谐笑,所以擅长谐笑
的人在任何社会中都受欢迎。在极严肃的悲剧中有小丑,在极严肃的
宫廷中有俳优。
尽善尽美的人物不能为谐的对象,穷凶极恶也不能为谐的对象。
引起谐趣的大半介乎二者之间,多少有些缺陷而这种缺陷又不致引起
深恶痛疾。最普通的是容貌的丑拙。民俗歌谣中嘲笑残疾人的最多,
据《文心雕龙》:“魏晋滑稽,盛相驱扇。遂乃应玚之鼻方于盗削卵,
张华之形比于握舂杵。”嘲笑容貌丑陋的风气自古就很盛行了。品格
方面的亏缺也常为笑柄。例如下面两首民歌: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门前歇仔高头马,弗是亲来也是亲;门前挂仔白席巾,
嫡亲娘舅当仔陌头人。
寥寥数语,把中国民族性两个大缺点,不合群与浇薄,写得十分
脱皮露骨。有时容貌的丑陋和品格的亏缺合在一起成为讥嘲的对象,
《左传》宋守城人嘲笑华元打败仗被俘赎回的歌是好例:
睅其目,皤其腹,弃甲而复。于思于思,弃甲复来。
中国诗学七讲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