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 - 西南联大诗词通识课
P. 32

这是一首庆贺打猎的凯旋歌,我们可以想象到他们欢欣鼓舞的神

           情。其他舞歌多类此。题材总是原始生活中一片段,简单而狂热的情
           绪表现于简单而狂热的节奏。

               此外大洋洲还盛行各种模仿舞。舞时他们穿戴羽毛和兽皮做的
           装饰,模仿鸟兽的姿态和动作以及恋爱和战斗的情节。这种模仿舞

           带有象征的意味。例如霍济金生(Hodgkinson)所描写的“卡罗舞”
          (Kaaro)。这种舞也是在月夜举行。舞前他们先大醉大饱。舞者尽是

           男子,每人手执一长矛,沿着一个类似女性生殖器的土坑跳来跳去,
           用矛插入坑里去,同时做种种狂热的姿势,唱着狂热的歌调。从这种

           模仿舞我们可以看到原始歌舞不但是“表现”内在情感的,同时也是
          “再现”外来印象的(以上二例根据格罗塞《艺术的起源》)。

               原始人类既唱歌就必跳舞,既跳舞就必唱歌。所以博托库多
          (Botocudo)民族表示歌舞只有一个字。近代欧洲文 ballad 一字也兼

           含歌、舞二意。抒情诗则沿用希腊文 lyric,原意是说弹竖琴时所唱的
           歌。依阮元说,《诗经》的“颂”原训“舞容”。颂诗是歌舞的混合,

           痕迹也很显然。惠周惕也说“《风》《雅》《颂》以音别”。汉魏《乐
           府》有《鼓吹》《横吹》《清商》等名,都是以乐调名诗篇。这些事实

           都证明诗歌、音乐、舞蹈在中国古代原来也是一种混合的艺术。
               这三个成分中分立最早的大概是舞蹈。《诗经》的诗大半都有乐,

           但有舞的除《颂》之外似不多。《颂》的舞已经过朝廷乐官的形式化,
           不复是原始舞蹈的面目。《楚辞 · 九歌》之类为祭神曲,诗、乐、舞

           仍相连。汉《乐府》,诗词仍与乐调相伴,“舞曲歌词”则独立自成
           一类。



           12   西南联大诗词通识课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