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 - 西南联大诗词通识课
P. 28

二、心理学的解释:“表现”情感与“再现”印象


               诗的起源实在不是一个历史的问题,而是一个心理学的问题。要

           明白诗的起源,我们首先要问:“人类何以要唱歌作诗?”
               对于这个问题,众口同声地回答:“诗歌是表现情感的。”这句

           话也是中国历代论诗者的共同信条。《虞书》说:“诗言志,歌永言。”
          《史记 · 滑稽列传》引孔子语: “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所谓“志”与

          “意”就含有近代语所谓“情感”(就心理学观点看,意志与情感原来
           不易分开),所谓“言”与“达”就是近代语所谓“表现”。把这个见

           解发挥得最透辟的是《诗 · 大序》: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
               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

               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
               谓之音。



               朱熹在《诗序》里引申这一段话,也说得很好:



                   或有问于予曰:“诗何为而作也?”予应之曰:“人生而

               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夫既有欲矣,则不
               能无思;既有思矣,则不能无言;既有言矣,则言之所不能

               尽,而发于咨嗟咏叹之余者,又必有自然之音响节奏而不能
               已焉。此诗之所以作也。”



           8   西南联大诗词通识课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