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7 - 2021
P. 77
致斋于内,散斋于外。斋之日,思其居处,思其笑语,
思其志意,思其所乐,思其所嗜。斋三日,乃见其所为斋
者。祭之日,入室,僾然必有见乎其位;周还出户,肃然必
有闻乎其容声;出户而听,忾然必有闻乎其叹息之声。……
唯圣人为能飨帝,孝子为能飨亲。飨者,乡也,乡之然后能
飨焉。……齐齐乎其敬也!愉愉乎其忠也!勿勿诸其欲其飨
之也!……洞洞乎!属属乎!如弗胜,如将失之,其孝敬之
心至也与!……于是谕其志意,以其恍惚以与神明交,庶或
飨之。庶或飨之,孝子之志也。(《祭义》,《礼记》卷十四页
五至七)
近人以为人之见鬼,乃由于心理作用。依《礼记》此说,则祭者
正宜利用此等心理作用,“乡”死者而想象之,庶得“恍惚”而见其
鬼焉。“以其恍惚以与神明交”,而冀其“庶或飨之”,无非以使“志
意思慕之情”得慰安而已。故祭祀,“君子以为人道”,而“百姓以为
鬼事”也。
此等诗的态度,荀子不但于讲祭祀祖宗之祭礼时持之,即讲任何
祭礼,亦持此态度。《荀子》云:
雩而雨,何也?曰:无何也,犹不雩而雨也。日月食而
救之,天旱而雩,卜筮然后决大事,非以为得求也,以文之
也。故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以为文则吉,以为神则
凶也。(《天论》,《荀子》卷十一页二十二)
秦汉儒学 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