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 - 2019
P. 43

有关毛传,《汉书·艺文志》云:


                       又有毛公之学,自谓子夏所传,而河间献王好之,未
                   得立。


                   可见班固并不承认毛公之学传于子夏。由“自谓”二字,可知班
               固下字颇有分寸,不似太史公之主观、之以文为史,虽然不是完全不
               顾事实,却每为行文之便歪曲了事实,固则比较慎重。

                   毛诗列于学官,在西汉之季。陈奂《诗毛氏传疏》云:


                       平帝末,得立学官,遂遭新祸。


                   毛诗大盛于东汉之季。《后汉书》:“马融作《毛诗传》,郑玄作
              《毛诗笺》。”(毛传郑笺)
                   齐、鲁、韩三家之衰亡:齐亡于汉,鲁亡于(曹)魏,韩亡于
               隋唐(韩诗尚传《韩诗外传》,既曰外传,当有内传,外传以事为主,
               不以诗为主)。自是而后,说诗者乃唯知毛诗之学。至宋,欧阳修作
              《诗本义》,始攻毛、郑。朱子作《诗集传》,既不信小序,亦不以毛、
               郑为指归也。朱子之前,无敢不遵小序者,皆累于圣门之说。
                   中国两千年被毛、郑弄得乌烟瘴气,到朱子才微放光明。但人每
               拘于“诗经”二字,便不敢越一步,讲成了死的。《诗经》本是诗的
               不祧之祖,既治诗不可不讲究。余读《诗》与历来经师看法不同,看

               是看的“诗”,不是“经”。因为以《诗》为经,所以欧、朱虽不信小
               序,但到《周南》打不破王化,说《关雎》打不破后妃之德,仍然不
               成。我们今日要完全抛开了“经”,专就“诗”来看,就是孟子说的
              “以意逆志”。
                   孔子说《诗》有不同两处说“兴”,又说“告诸往而知来者”。汉
               儒之说《诗》真是孟子所谓“固哉,高叟之为诗也”(《孟子·告子
               下》),“固”是与“兴”正对的。孔子之所谓“兴”,汉儒直未梦见


                                                               先秦文学    31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