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 - 2010
P. 24

004     养脾三步走:祛湿、补虚、养气血






             病的根本大法,不管治疗什么疾病,都要先从补脾护脾入手。

                  西方人喜欢锻炼肌肉,而作为农耕民族,中国人的强项却是思维,

             是修心。因此,主肌肉的“脾”,往往很容易出问题。正因为如此,张
             仲景在《伤寒论》的 112 个方子中,70 个方子都用到了甘草这味药。甘

             草入脾经,能在治病的同时保护脾胃。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脑力劳动者的比例越来越高,久坐、忧思让

             脾虚的人越来越多。现代人想要改变“亚健康”的状态,往往是“头疼
             医头、脚疼医脚”,比如失眠了就吃褪黑素,感冒了就吃感冒药。

                  实际上,在中医看来,失眠属于心血虚,要先补脾,脾补好了,营

             养物质转化为阴血,心血才能补上,心神才能安宁,人才能睡得着觉。

             容易感冒、动不动就出汗的人,更应该补脾,脾是肺之母,脾好了,肺
             自然就不虚了。

                  如果中国人想要调养身体,从根本上改善体质,那么普通好用的方

             法,就是先补脾。补脾的药物一般都很平和,而且常见,很多补脾的药

             材都能当食物吃,补起来也不会担心增加身体负担,比如山药、大枣、
             小米、莲子、薏仁等。

                  对脾虚的人而言,小米粥要比牛奶更养人,尤其是小米粥上面那层

             米油,非常适合小孩子补脾。早上喝一碗小米粥,会让你觉得整个身体

             都暖洋洋的,脾胃也没负担,很舒服。
                  我们中国人的肠胃,其实更适合吃老祖宗吃惯了的东西。《黄帝内

             经》里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说法,意思

             是说,不管是水果、蔬菜,还是各种肉类,都只能起到辅助补益的作

             用,要想养生,还是得以五谷为主。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