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 - 2010
P. 23

壹   脾养好了,百病不生            003






                  就是横膈下方到肚脐上方的中焦一带。

                       脾就像是一块孕育万物的土壤。只有土壤肥沃了,万物才能生机勃

                  勃;一旦土壤贫瘠了,自然是寸草不生。也就是说,脾不好,人就会缺
                  乏生机。所以在中医看来,脾是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的源头。

                     “后天之本”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父母遗传给我们的体质,

                  是先天之本,通过吸收饮食中的养分获得的生存资源,则是后天之本。

                  而脾的主要作用,就是把从胃肠里吸收来的水谷精微,转运到全身,这
                  样我们才有能量进行日常的工作学习。

                       脾好了,人自然有精神;脾不好,人看着就蔫蔫的。

                       那么,为什么脾虚这么常见呢?这要从两个导致脾虚的因素说起。

                  一是劳倦,中国人自古勤劳,起早贪黑地劳作,容易透支身体;二是忧
                  思,我们骨子里就有“居安思危”的传统,今天想明天,今年想明年,

                  有了孩子,还要为孩子操心一辈子的事,思来想去,忧思过度。

                       在中医看来,中国适合全民补脾。这一点在《黄帝内经》里也有相

                  关解释。
                     《黄帝内经》把生物分为五类:毛虫(兽类,麒麟为毛虫之长)、羽

                  虫(禽类,凤凰为羽虫之长)、倮虫(“倮”通“裸”,即无毛覆盖的意

                  思,包括人类及蛙、蚯蚓等)、介虫(指有甲壳的虫类及水族,如贝类、

                  螃蟹、龟等,灵龟为甲虫之长)和鳞虫(鱼类及蜥蜴、蛇等有鳞片的动
                  物 , 还包括有翅的昆虫) ,分属木火土金水。其中,人作为“倮虫”,属

                  土,适合黄色。简单来说就是,“人是一种适合黄色的虫子”。

                       所以,我们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治疗方式,都应该从“土”着手。比

                  如从土中求金、求水、求火、求木。“从土论证”也是中医治疗很多疾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