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6 - 1979
P. 66
044 教师 挑战
模式都能实现的错误行为目的。权力之争(第二种目的)或报
复(第三种目的)主要通过积极以及消极且破坏性的模式来达
到目的(虽然孩子可能会通过善行来获得权力或达到报复目的,
但极为少见)。颓废无能(第四种目的)自然而然只有消极且破
坏性这一种模式了。
最常见的恶化顺序,是从积极―建设性的“吸引关注”,到
积极―破坏性的“吸引关注”,到积极―破坏性的“权力之争”,
再到积极―破坏性的“报复”(即 a 线)。另一条常见的恶化顺
序,是从消极―建设性的“吸引关注”,到消极―破坏性的“吸
引关注”,再到“颓废无能”(即 b 线)。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恶
化程度的进展,主要是通过消极的权力争夺,只有少数是通过
消极的报复形式(我们称之为“冷暴力”)。有时候,消极―建
设性的行为,可能直接转向“颓废无能”(第四种目的)的公开
展示(即 c 线)。孩子行为的改进,并不会遵循相应的路线。即
使孩子总是以最令人痛心的行为来寻求报复,一旦他确信他还是
被人喜欢的、有价值的,往往能重新充分调整好自己,由适应不
良变回适应良好。
孩子的生活方式和这四种行为目的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
最常见的两种人格模式来理解。假如有个孩子被家里新添的弟
弟给撵下了“王座”,他可能认为只有当老大才能守住他在家庭
中的位置,所以他不得不拼命地捍卫相对于“新来者”的优势。
他的做法,可能先是以积极―建设性的“吸引关注”来树立他
的优秀形象。如果这条路被堵住了,他可能会通过积极―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