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4 - 1979
P. 64
042 教师 挑战
里,知道怎么出手打击能给对方造成最大的伤害。被对方斥为
“恶毒”,对他来说就是胜利。既然这是他能获得的唯一胜利,
那么他也就一心追求了。
第四种目的:颓废无能。一个消极的孩子,或者对抗意志
已经被彻底打倒了的孩子,可能会变得非常气馁,以致什么事
情他都看不到任何意义。他认为自己面对的只能是彻底的失败,
因此再也不打算做任何尝试了。他用真实的或假想的自卑感把
自己包裹起来,用无能作为保护盾,这样别人就不会再对他有
任何要求和期待了。他选择逃避,不再参与群体,不再想做任
何贡献,好让自己避免遭到更多羞辱和难堪。
在追求上述一个或者多个行为目的的过程中,比如他想要
吸引关注时,他的行为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他采
用的方式可能是建设性的,也可能是破坏性的。只有当孩子感
到自己被接纳时,他才会使用建设性的方法,孩子的敌意总是
通过破坏性的行为进行表达。另一方面,孩子的回应是积极的
还是消极的,取决于他有多少自信和勇气。这种积极的或消极
的基本模式,是他早在婴儿期就已经建立起来的模式之一, 一
旦形成便很难改变。它反映了婴儿最初对自己的评估,也许是
基于出生前的经历或者最早期的训练,也许是他的先天倾向。
后来遭遇的沮丧可能会使孩子的对抗程度和叛逆程度有所下降,
但他最初消极或者积极的模式会基本保持不变。
上述因素合到一起,就形成了以下四种行为模式:
● 积极―建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