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5 - 1960
P. 65

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
                   已矣。”


                   请看名不正的害处,竟可致礼乐不兴,刑罚不中,百姓无所措手
               足。这是何等重大的问题!如今且把这一段仔细研究一番。
                   怎么说“名不正,则言不顺”呢?“言”是“名”组合成的。名
               字的意义若没有正当的标准,便连话都说不通了。孔子说:



                       觚不觚,觚哉?觚哉?


                  “觚”是有角之形。(《汉书·律历志》:“成六觚”。苏林曰:“六
               觚,六角也。”又《郊祀志》:“八觚宣通,象八方”。师古曰:“觚,角
               也。”班固《西都赋》:“上觚棱而楼金爵。”注云:“觚,八觚,有隅者
               也。”可证。)故有角的酒器叫作“觚”。后来把觚字用泛了,凡酒器
               可盛三升的,都叫作“觚”,不问他有角无角。所以孔子说:“现在觚
               没有角了。这也是觚吗?这也是觚吗?”不是觚的都叫作“觚”,这
               就是言不顺。且再举一例。孔子说:


                       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


                   政字从正,本有正意。现今那些昏君贪官的政府,也居然叫作
              “政”,这也是“言不顺”了。

                   这种现象,是一种学识思想界昏乱“无政府”的怪现象。语言文
               字(名)是代表思想的符号。语言文字没有正确的意义,还用什么来
               做是非真假的标准呢?没有角的东西可叫作“觚”,一班暴君污吏可
               叫作“政”,怪不得少正卯、邓析一般人,要“以非为是,以是为非,
               是非无度,而可与不可日变”(用《吕氏春秋》语)了。
                   孔子当日眼见那些“邪说暴行”,以为天下的病根在于思想界没
               有公认的是非真伪的标准。所以他说:


                                                               诸子哲学    45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