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4 - 1960
P. 64

人生哲学,属于“动机”一派。
               第二,人类的一切器物制度礼法,都起于种种“象”。换言之,
          “象”便是一切制度文物的“几”。这个观念,极为重要。因为“象”
           的应用,在心理和人生哲学一方面就是“意”,就是“居心”(孟子所
           谓“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之存心),就是俗话说的“念头”。在实际
           一方面,就是“名”,就是一切“名字”(郑玄说,古曰名,今曰字)。
          “象”的学说,于孔子的哲学上,有三层效果:(一)因为“象”是
           事物的“动机”,故孔子的人生哲学,极注重行为的“居心”和“动

           机”。(二)因为“象”在实际上,即是名号名字,故孔子的政治哲学
           主张一种“正名”主义。(三)因为“象”有仿效模范的意思,故孔
           子的教育哲学和政治哲学,又注重标准的榜样行为,注重正己以正
           人,注重以德化人。
               第三,积名成“辞”,可以表示意象动作的趋向,可以指出动作
           行为的吉凶利害,因此可以作为人生动作的向导。故说:


                   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正辞”与“正名”只是一事。孔子主张“正名”“正辞”,只是
           一方面要鼓天下之动,一方面要禁民为非。
               以上所说,是孔子哲学的重要大旨。如今且先说“正名主义”。
               正名主义,乃是孔子学说的中心问题。这个问题的重要,见于
          《论语·子路》篇: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马融注,正百事之名。)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
               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


           44   西南联大哲学通识课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