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7 - 1957
P. 57

是韩国的贵族,学于荀子。他采取荀学、老学和辩者的理论,创立他
               的一家言;他说势、术、法三者都是“帝王之具”,缺一不可。势的
               表现是赏罚,赏罚严,才可以推行法和术。因为人性究竟是恶的。术
               是君主驾驭臣下的技巧。综核名实是一个例。譬如教人做某官,按那
               官的名位,该能做出某些成绩来;君主就可以照着去考核,看他名实
               能相副否。又如臣下有所建议,君主便叫他去做,看他能照所说的做
               到否。名实相副的赏;否则罚。法是规矩准绳,明主制下了法,庸主
               只要守着,也就可以治了。君主能够兼用法、术、势,就可以一驭

               万,以静制动,无为而治。诸子都讲政治,但都是非职业的,多偏于
               理想。只有法家的学说,从实际政治出来,切于实用。中国后来的政
               治,大部分是受法家的学说支配的。
                   古代贵族养着礼、乐专家,也养着巫祝、术数专家。礼、乐原
               来的最大的用处在丧、祭。丧、祭用礼、乐专家,也用巫祝;这两种
               人是常在一处的同事。巫祝固然是迷信的;礼、乐里原先也是有迷信
               成分的。礼、乐专家后来沦为儒;巫祝、术数专家便沦为方士。他们
               关系极密切,所注意的事有些是相同的。汉代所称的阴阳家便出于方
               士。古代术数注意于所谓“天人之际”,以为天道、人事互相影响。
               战国末年有些人更将这种思想推行起来,并加以理论化,使它成为一
               贯的学说。这就是阴阳家。
                   当时阴阳家的首领是齐人驺衍。他研究“阴阳消息”,创为“五
               德终始”说。“五德”就是五行之德。五行是古代信仰。驺衍以为五
               行是五种天然势力,所谓“德”。每一德,各有盛衰的循环。在它当

               运的时候,天道人事,都受它支配。等到它运尽而衰,为别一德所胜
               所克,别一德就继起当运。木胜土,金胜木,火胜金,水胜火,土胜
               水,这样“终始”不息。历史上的事变都是这些天然势力的表现。每
               一朝代,代表一德;朝代是常变的,不是一家一姓可以永保。阴阳家
               也讲仁义名分,却是受儒家的影响。那时候儒家也开始受他们的影
               响,讲《周易》,作《易传》。到了秦、汉间,儒家更几乎与他们混合
               为一;西汉今文家的经学大部便建立在阴阳家的基础上。后来“古文


                                                                  先秦    35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