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 - 1957
P. 37

话,《韩非子》多用历史故事,《庄子》有些神仙家言,《韩非子》是
               继承《庄子》的寓言而加以变化。战国游士的说辞也好用譬喻。譬喻
               成了风气,这开了后来辞赋的路。论是进步的体制,但还只以篇为单
               位,“书”的观念还没有。直到《吕氏春秋》,才成了第一部有系统的
               书。这部书成于吕不韦的门客之手,有十二纪、八览、六论,共有
               三十多万字。十二代表十二月,八是卦数,六是秦代的圣数;这些数
               目是本书的间架,是外在的系统,并非逻辑的秩序。汉代刘安主编
              《淮南子》,才按照逻辑的秩序,结构就严密多了。自从有了私家著

               作,学术日渐平民化。著作越过越多,流传也越过越广,“雅言”便
               成了凝定的文体了。后世大体采用,言文渐渐分离。战国末期,“雅
               言”之外,原还有齐语、楚语两种有势力的方言。但是齐语只在《春
               秋公羊传》里留下一些,楚语只在屈原“辞”里留下几个助词如
              “羌”“些”等;这些都让“雅言”压倒了。
                   伴随着议论文的发展,记事文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这里《春秋
               左氏传》是一座里程碑。在前有分国记言的《国语》,《左传》从它里
               面取材很多。那是铺排的记言,一面以《尚书》为范本,一面让当时
               记言体、恢张的趋势推动着,成了这部书。其中自然免不了记事的文
               字;《左传》便从这里出发,将那恢张的趋势表现在记事文里。那时游
               士的说辞也有人分国记载,也是铺排的记言,后来成为《战国策》那
               部书。《左传》是说明《春秋》的,是中国第一部编年史。它最长于
               战争的记载;它能够将千头万绪的战事叙得层次分明,它的描写更是
               栩栩如生。它的记言也异曲同工,不过不算独创罢了。它可还算不得

               一部有自己的系统的书;它的顺序是依着《春秋》的。《春秋》的编
               年并不是自觉的系统,而且“断如复断”,也不成一部“书”。
                   汉代司马迁的《史记》才是第一部有自己的系统的史书。他创造
               了“纪传”的体制。他的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
               七十列传,共五十多万字。十二是十二月,是地支,十是天干,八是
               卦数,三十取《老子》“三十辐共一毂”的意思,表示那些“辅弼股
               肱之臣”,“忠信行道以奉主上”;七十表示人寿之大齐,因为列传是


                                                            中国诗文概说    15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