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 - 1920
P. 18
008 祛 湿
为湿生,终为注雨……太阴所至为积饮否隔……”这一片段的背景
是这样的:黄帝问岐伯天地间五运六气之于人类养生有何影响,岐
伯的回答就包括这段内容。这段内容的意思是,太阴湿土之气来临
时,人的身体多表现为沉重浮肿的状态,而根据自然六气的变化,
人们可以推断出疾病的进展,比如湿气偏盛,人类就会拉肚子,严
重的话,会因水气闭塞造成身体浮肿。
☉《黄帝内经》中的“溢饮”
在《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中有关于“溢饮”的一段描
述:“岐伯曰:……其软而散色泽者,当病溢饮,溢饮者渴暴饮,而
易入肌皮肠胃之外也。”
《脉要精微论》主要是围绕把脉要领和通过脉象判断疾病的内
容。这里这段话的意思是,如果把到脉软而发散,患者脸色鲜艳,
就可以判断患者为自身体虚,平时爱口渴而暴饮,水来不及化气,
水气直接外溢到皮肤肌肉和肠道外的空间,造成体虚,这种情况就
叫“溢饮”。
除此以外,《黄帝内经·素问·水热穴论》中还提到了水分过多
引起身体水肿的原因:“肾俞五十七穴,积阴之所聚也,水所从出入
也。尻上五行行五者,此肾俞。故水病下为胕肿大腹,上为喘呼,
不得卧者,标本俱病。故肺为喘呼,肾为水肿,肺为逆不得卧,分
为相输俱受者,水气之所留也。”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要治疗“水肿”,肾为本,肺为标。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