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 - 1920
P. 17
第 1 章
007
关于湿气,你需要知道的全在这里
2
历代典籍中提及的“湿气”的概念
在很早以前,“湿气”这个词就出现在中医典籍中了。各医家所
提的“湿气”不仅包括“外感六淫”,也就是外部湿气,还包括“内
生五邪”,也就是身体内部的湿气,《金匮要略》首次提出“痰饮”
的概念,并且应用至今。到明清时期,医家才提出“湿气”的说法。
下面我们梳理一下历代典籍中提到的“湿气”概念。
☉《黄帝内经》中的“积饮”
《黄帝内经》中关于身体内水分的描述都停留在病理概念词汇
上,比如“水饮”“溢饮”“水肿”等。可见,古人已经知道身体内
水分过多会引起很多不适症状,比如在《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
大论》中有一段这样的描述:“沉阴化,湿气变物,水饮内稸,中
满不食,皮 肉苛,筋脉不利,甚则胕肿,身后痈。”意思就是说,
(天地间的)水湿从阴化,人体内会出现水饮内蓄、腹中胀满、皮肤
麻痹、肌肉不仁、筋脉不利,甚至有浮肿、背部生痈等症状。
此外,在《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还有“太阴所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