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 - 西南联大心理学通识课
P. 45
也可能由于偶然的动作,做出较合用的工具。例如手拿的一块石
头掉在另一块石头上,使前者或后者碰出一些尖棱,更利于砍削。由
于生活的发展,经常使用的自然工具在数量上和功用上相对地不能满
足需要了,就产生了制造工具的要求。使由偶然动作做出较适用的工
具,发展到经常制造工具;由对自然物件极粗糙地加工,发展到逐步
精细地加工。也由于是这时的原始人经常使用工具,对于工具的性能
或工具和工作对象物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由偶然动作造出的
物品更为合用,所以以后会“如法炮制”,更“有意识地”进行制造,
并把制作的工艺水平逐步提高。否则像现代猿类,在实验室中偶尔把
两根竿子像鱼竿似的接起来用以取得食物,第二天遇到同样情境,并
不能立刻接成长竿,又要经过一定时间的玩弄,才又接起来。所以由
使用工具形成的蒙昧意识,又转为促进制造工具的一个条件。
制造工具的出现和经常制造与使用,使劳动的性质和效果发生飞
跃的变化,转而促使原始人类在各方面发生巨大的变化。制造工具出
现之后,工具的发展,较之在使用自然工具的阶段,远为迅速了。不
同类别工具的制成,使劳动进一步地分工。随着劳动生产上的分工,
就形成了原始社会,开始人类社会的发展史。
在社会生活需要的推动下,前人的语言发展成为正式的人类语
言。它不仅能表达自然现象和人的活动,也能表达人的关系,使人类
社会能以语言为工具协调成员的活动。有了社会生活,社会实践经验
得以逐步累积,人能逐步认识客观世界,前人的蒙昧意识发展成为人
类的“愈来愈明白的意识”。
意识和语言又相互促进。具有一定的分析和概括作用的意识,促
第二讲 意 识 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