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8 - 西南联大心理学通识课
P. 48

段向高级阶段逐步发展的。使用天然石块、木棒等打击野兽,采集果

           实等也是劳动,是一种低级形式的劳动。正是这种劳动使人类的猿类
           祖先解放了双手,直立行走,从猿类中分化出来。

               由于经常使用工具,产生了最初的蒙昧意识;由于群体发生变
           化,有了最初的前人的语言。随着劳动的发展,出现了人造的工具,

           劳动也就进入新的阶段;由于使用了人造工具,劳动的形式和内容有
           了迅速的发展,促进了手的逐步灵巧,蒙昧意识的逐步明确,前人语

           言的逐步丰富,劳动上也出现了生产分工。有了生产分工,人类组成
           原始社会。由于社会生活的需要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累积,促使人类正

           式语言和意识的发生和发展。这就是我们对于人类和人类意识的起源
           和发展的一些粗浅的设想。在这个设想中还有下列一些想法。

               人类的产生是由生物演化准备了自然前提。人类的猿类祖先的躯
           体和心理发展水平、生活习性等,为向人类转变提供了可能。在它们

           和生活环境条件发生新的矛盾,食物减少,敌害增多时,它们通过劳
           动解决了这一矛盾,使矛盾发生转化,它们由被动地适应环境转为积

           极地改造生活条件。人类祖先以劳动改造客观世界,取得生活资料,
           就使包括人类在内的自然界的发展获得了新的原则。人类发展的规律

           根本不同于人类以外的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了。
               人类祖先能进行劳动,是由其具有比较灵活的上肢和一定的“行

           动思维”能力准备了自然前提。劳动的前驱是本能活动。本能是习得
           的活动,经过种系遗传累积形成的。本能是无意识的。劳动发源于本

           能,开始时意识也是蒙昧的。劳动产生了意识,意识成了劳动的特征,
           劳动也就成了本能的对立物。意识是劳动的产物,又反作用于劳动,



           26   西南联大心理学通识课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