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2 - 西南联大诗词通识课
P. 52

于至性深情。理胜于情者往往流于纯粹的讥刺(satire)。讥刺诗固自

           成一格,但是很难达到诗的胜境。像英国蒲柏(Pope)和法国伏尔泰
          (Voltaire)之类聪明人不能成为大诗人,就是因为这个道理。






               二、诗与隐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以“隐”与“谜”并列;解“隐”为“遁
           辞以隐意,谲譬以指事”,“谜”为“回护其辞,使昏迷也;或体目文

           字,或图象品物”。但是他承认“谜”为魏晋以后“隐”的化身。其
           实“谜”与“隐”原来是一件东西,不过古今名称不同罢了。《国语》

           有“秦客为庾词,范文子能对其三”,“庾词”也还是隐语。
               在各民族中谜语的起源都很早而且很重要。古希腊英雄俄狄浦斯

          (Oedipus)因为猜中“早晨四只脚走,中午两只脚走,晚上三只脚走”
           一个谜语,气坏了食人的怪兽,被忒拜人选为国王。《旧约 · 士师记》

           里记参孙(Samson)的妻族人猜中“肉从强者出,甜从食者出”一个
           谜语,就脱了围,得到奖赏。可见古代人对于谜语的重视。

               中国的谜语可以说和文字同样久远。六书中的“会意”据许慎
           的解释是“比类合谊,以见指㧑,武信是也”,这就是根据谜语原则。

          “止戈为武,人言为信”,就是两个字谜。许多中国字都可以望文生
           义,就因为在造字时它们就已有令人可以当作谜语猜测的意味。

               中国最古的、有记载的歌谣据说是《吴越春秋》里面的“断竹,
           续竹;飞土,逐肉”。这就是隐射“弹丸”的谜语。《汉书 · 艺文志》



           32   西南联大诗词通识课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