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3 - 西南联大诗词通识课
P. 53
载有《隐书十八篇》,刘向《新序》也有“齐宣王发隐书而读之”的
话,可见隐语自古就有专书。《左传》有“眢井”“庚癸”两个谜语。
从《史记 · 滑稽列传》和《汉书 · 东方朔传》看,嗜好隐语在古时是
一种极普遍的风气。一个人会隐语,便可获禄取宠,东方朔便是好
例。他会“射覆”,“射覆”就是猜隐语。一个国家有会隐语的臣子,
在坛坫樽俎间便可取得外交胜利,范文子猜中了秦客的三个谜语,史
官便把它大书特书。
《三国志 · 薛综传》里有一段很有趣的故事。蜀使张奉以隐语嘲吴
尚书阚泽,泽不能答,吴人引以为羞。薛综看这事有失体面,就用一
个隐语报复张奉说:“有犬为独,无犬为蜀,横目勾身,虫入其腹。”
此语一出,蜀使便无话可说,吴国的面子便争夺回来了。从这些
故事和上文所引的希腊和犹太的两个故事看,可见刘勰所说的“隐语
之用,被于纪传。大者兴治济身”,并非夸大其词了。
隐语在近代是一种文字游戏,在古代却是一件极严重的事。它的
最早应用大概在预言谶语。诗歌在起源时是神与人互通款曲的媒介。
人有所颂祷,用诗歌进呈给神;神有所感示,也用诗歌传达给人。不
过人说的话要明白,神说的话要不明白,才能显得他神秘、玄奥。所
以符谶大半是隐语。这种隐语大半是由神凭附人体说出来,所凭依者
大半是主祭者或女巫。古希腊的“德尔斐预言”和中国古代的巫祝的
占卜,都是著例。
在原始社会中梦也被认成一种预言。各国在古代常有占梦的专
官,一国君臣人民的祸福往往悬在一句梦话的枢纽上。《旧约 · 创世
记》载埃及国王梦见七瘦牛吞食七肥牛,七枯穗吞食七生穗,召群臣
中国诗学七讲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