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6 - 西南联大诗词通识课
P. 56
王荆公读《辨奸论》有感。(《诗经》:“于嗟洵兮,不我
信兮。”)
从前文人尽管也欢喜弄这种玩意儿,却不把它看作文学。其实
有许多谜语比文人所作的咏物诗词还更富于诗的意味。英国诗人柯尔
律治(Coleridge)论诗的想象,说它的特点在见出事物中不寻常的关
系。许多好的谜语都够得上这个标准。
谜语的心理背景也很值得研究。就谜语作者说,他看出事物中一
种似是而非、不即不离的微妙关系,觉得它有趣,值得让旁人知道。
他的动机本来是一种合群本能,要把个人所见到的传达给社会,同时
又有游戏本能在活动,仿佛猫儿戏鼠似的,对于听者要延长一番悬
揣,使他的好奇心因悬揣愈久而愈强烈。他的乐趣就在觉得自己是一
种神秘事件的看管人,自己站在光明里,看旁人在黑暗里绕弯子。
就猜谜者说,他对于所掩藏的神秘事件起好奇心,想揭穿它的底
蕴,同时又起一种自尊情绪,仿佛自己非把这个秘幕揭穿不甘休。悬
揣愈久,这两种情绪愈强烈。几经摸索之后,一旦豁然大悟,看出事
物关系所隐藏的巧妙凑合,不免大为惊赞,同时他也觉得自己的胜
利,因而欢慰。
如果研究作诗与读诗的心理,我们可以发现上面一段话大部分可
以适用。突然见到事物中不寻常的关系,而加以惊赞,是一切美感态
度所共同的。苦心思索,一旦豁然贯通,也是创造与欣赏所常有的程
序。诗和艺术都带有几分游戏性,隐语也是如此。
别要小看隐语,它对于诗的关系和影响是很大的。在古英文诗中
36 西南联大诗词通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