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 - 西南联大神话通识课
P. 37
䙴字别体作仙 ,正是依照西方人的观念所造的字。人能升天,则与
a
神一样,长生,万能,享尽一切快乐,所以仙又曰“神仙”。升天后
既有那些好处,则活着不如死去,因以活着为手段,死去为目的,活
着的肉体是暂时的,死去所余的灵魂是永久的,暂时是假的,永久是
真的,故仙人又谓之“真人”。这样看来,神仙乃是一种宗教的理想。
凡是肉体能死,死而能毁的人,灵魂便能升天而成仙。仙在最初并不
是一种特殊的人,只是人生活中的一个理想的阶段而已。既然人人皆
可成仙则神仙思想基本原则是平等的。因此我们知道为什么春秋时代
的齐国,虽有不死观念,而不能发展为神的仙的思想,只因封建阶级
社会下是不容平等思想存在的。到战国时封建制度渐渐崩溃,所以建
立在平等原则上的神仙思想可以乘虚而入,以至逐渐繁盛起来。
上文已说过,登霞是由火化时灵魂乘烟霞上天而得来的观念,故
《远游》曰“载营魄而登霞兮”(营与魂通)。魂的特性是游动不定,
故一曰游魂。《易 · 系辞上传》 “游魂为变”,韩康伯注曰:“游魂,言
其游散也”。《白虎通 · 性情》曰:“魂犹伝伝也,行不休也”,行不休
即游魂之义 。仙人登霞,本是灵魂上天而游行不休产生的观念,所以
b
a 《抱朴子 · 论仙》引《仙经》曰“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
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此后起之观念。实则最初游名山之仙,不但即举形虚升之
仙,且亦即先死后蜕之仙。《释名 · 释长幼》“仙,迁也,迁人山也,故其制字人傍作山
也”,是汉末人尚知仙与山的关系。《说文》“仚,人在山上貌,从人从山”,仚即仙字。
b 魂字本只作云,《说文》雲为云之古文,又作 ,象烟云之气袅袅浮动之貌。《吕氏春
秋 · 圜道》“云气西行云云”,高注曰:“云,运也,周旋运布,肤寸而合,西行则雨也”,
《古微书》引《春秋说题辞》曰“云之为言运也,动阴路,触石而起谓之云,合阳而起,
以精运也。”人之灵魂不可状,以烟云之气状之,故曰魂。
神仙思想的来源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