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 - 翻篇吧
P. 33

第1章  五谷为养:补益脾胃的谷类





                 痰块、瘀血的聚集。

                     到了唐朝,孙思邈把薏苡仁的用处扩大了,用来治疗肺痈,就是现在
                 一些细菌感染造成的肺痈,表现为胸痛、咳嗽、吐脓、吐血。他用的方子

                 到现在我还在用,这要感恩我的老师裴永清教授。他最早探索现代人的湿
                 病造成的各种疾病,以千金苇茎汤为底子,化裁,治疗现代人的过敏性哮

                 喘,还有儿童的哮喘,治疗效果非常好。
                     千金苇茎汤用的全是祛湿的药,比如苇茎,就是芦苇的嫩茎,本身就

                 有很好的利湿效果。薏苡仁加桃仁、冬瓜仁,是治疗肠痈必不可少的方

                 子。但是孙思邈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关系,把它用在治疗肺痈上。一般
                 用苇茎两升,薏苡仁半升,加桃仁五十枚和冬瓜仁半升,先煮苇茎,煮出
                 来香气,然后把其他药放进去。患者吃完以后,基本上就能把肺里感染的

                 浓痰、浓液都吐出来,咳嗽、胸痛的症状都能很快得到缓解,本方也非常

                 有利于疮面的愈合和感染的吸收。
                     判断肺痈的标准是什么?那会儿没有 X 线检查,但可以通过胸腹诊,

                 根据患者的症状来判断,比如咳,发烧,呼吸有点儿困难,出现烦躁和满
                 闷,胸部部分皮肤甲错、瘀血。

                     到了《温病条辨》,吴鞠通很巧妙地把薏苡仁用在了利湿、清热、排
                 毒的方剂里,比如著名的方子三仁汤,治疗弥漫在三焦里的湿气。

                     之前厚朴一期王同学的孩子发烧,怎么也不退,我检查完后开了三仁
                 汤。孩子吃完药没过半小时,对他妈说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妈妈,你期

                 待的事要发生了。”他妈说:“我期待什么?”他说:“你不是一直盼我去解
                 大便吗?可是我没有啊,但现在我有了。”结果到了洗手间,孩子拉出一

                 泡又臭又稀的粪便,烧马上就退了。
                     三仁汤里的半夏、杏仁治疗上焦,蔻仁温化中焦,薏苡仁利下焦的

                 湿,还有竹叶、厚朴等其他药。这个药看起来很轻灵,药味也不多,但临
                 床疗效好。




                                                                                    1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