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8 - 2021
P. 48

若以明。”有所是则有所非,有所非则有所是。故是非乃相对待的,

           所谓“偶”也。若听是非之自尔而无所是非,则无偶矣。故曰“彼是
           莫得其偶,谓之道枢”也。“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如一环然。

           不与有所是非者为循环之辩论,而立于环中以听其自尔。则所谓“枢
           始其得环中,以应无穷”也。

              《庄子 · 齐物论》又曰:“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
           之谓两行。”“天钧”者,《庄子 · 寓言》云:“万物皆种也,以不同

           形相禅,始卒若环,莫得其伦,是谓天钧。天钧者,天倪也。”“天
           钧”“天倪”若谓万物自然之变化,“休于天钧”,即听万物之自然也。

           圣人对于物之互相是非,听其自尔。故其态度,即是不废是非而超过
           之,“是之谓两行”。

               凡物皆无不好,凡意见皆无不对,此《庄子 · 齐物论》之宗旨也。
           推而言之,则一切存在之形式,亦皆无不好。所谓死者,不过吾人自

           一存在之形式转为别一存在之形式而已。如吾人以现在所有之存在形
           式为可喜,则死后吾人所得之新形式,亦未尝不可喜。《庄子 · 大宗

           师》曰:“特犯(同逢)人之形,而犹喜之。若人之形者,万化而未始
           有极也,其为乐可胜计邪?”知此理也,则可齐生死矣。

              《庄子 · 大宗师》曰:“浸假而化予之左臂以为鸡,予因以求时夜。
           浸假而化予之右臂以为弹,予因以求鸮炙。浸假而化予之尻以为轮,

           以神为马,予因而乘之,岂更驾哉!且夫得者时也(郭象云:‘当所遇
           之时,世所谓得。’) ,失者顺也(郭象云:‘时不暂停,随顺而往,世

           谓之失。’)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此古之所谓县解也。”哀乐
           不能入,即以理化情也。



           32   西南联大国学通识课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