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3 - 2021
P. 53
明时代道学家中有程朱、陆王二学派之争也。
孔子所言之天为主宰之天,孟子所言之天,有时为主宰之天,有
时为运命之天,有时为义理之天。荀子所言之天,则为自然之天。此
盖亦由于老庄之影响也。《庄子 · 天运》谓天地日月之运行,“其有机
缄而不得已”,“其运转而不能自止”,即持自然主义的宇宙观者之言
也。荀子之宇宙观,亦为自然主义的。“列星随旋,日月递照”,皆自
然之运行,其所以然之故,圣人不求知之也。“不求知天” (《荀子 · 天
论》)即尽人力以“自求多福”也。
孟子言义理之天,以性为天之部分,此孟子言性善之形上学的
根据也。荀子所言之天,是自然之天,其中并无道德的原理,与孟
子异,其言性亦与孟子正相反。《荀子 · 性恶》曰:“人之性恶,其善
者伪也。”所谓性及伪者,《荀子 · 性恶》曰:“不可学、不可事而在
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
也。”“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 (《荀子 · 正名》)性乃属于天者。荀子
所言之天,既为自然之天,其中无理想,无道德的原理,则性中亦不
能有道德的原理。道德乃人为的,即所谓伪也。
《荀子 · 性恶》曰:“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
而辞让亡焉……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
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人
性虽恶,而人人可以为善。《荀子 · 性恶》曰:“‘途之人可以为禹’,
曷谓也?曰:凡禹之所以为禹者,以其为仁义法正也。然则仁义法正
有可知可能之理,然而途之人也,皆有可以知仁义法正之质,皆有可
以能仁义法正之具,然则其可以为禹明矣……今使途之人伏术为学,
子学时代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