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 - 2021
P. 41

展至极点必变而为其反面,即由“正”而“反”也。“大直若屈,大

               巧若拙。”若只直则必变为屈,若只巧则必“弄巧反拙”。唯包含有屈
               之直,有拙之巧,是谓大直大巧,即“正”与“反”之“合”也。故

               大直非屈也,若屈而已,大巧非拙也,若拙而已。“知常曰明”之人,
              “知其雄,守其雌”,常处于“合”,故能“没身不殆”矣。

                   老子理想中之人格,常以婴儿比之。盖婴儿知识欲望皆极简单,
               合乎“去甚,去奢,去泰”之意也。故曰:“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五十五章)圣人治天下,亦欲使天下人皆如婴儿,故曰:“圣人之在
               天下也,歙歙焉,为天下浑心。……圣人皆孩之。” (四十九章)

                  《老子》又以愚形容有修养之人,盖愚人之知识欲望亦极简单也。
               故曰:“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

               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
               鄙。” (二十章)圣人治天下,亦欲使天下人皆能如此,故曰:“古之善

               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六十五章) “不以智治国”,即欲以
              “愚”民也。然圣人之愚,乃修养之结果,乃“大智若愚”之愚也。

              “大智若愚”之愚,乃智愚之“合”,与原来之愚不同。《老子》所谓
              “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三章) 。此使民即安于原来之愚也。此民与圣人之不同也。
                   老子之理想的社会,为“小国寡民”之简单组织,如《老子》

               八十章所说。此非只是原始社会之野蛮境界,此乃包含有野蛮之文明
               境界也。非无舟舆也,有而无所乘之而已。非无甲兵也,有而无所陈

               之而已。“甘其食,美其服”,岂原始社会中所能有者?可套《老子》
               之言曰:“大文明若野蛮。”野蛮的文明乃最能持久之文明也。



                                                               子学时代   2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