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 - 2021
P. 34
(《孟子 · 尽心下》)此所谓天,所谓命,皆指人力所无可奈何之事,所
谓“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致者,命也”。
于此亦可知孟子所以反对利之故矣。孟子以为人皆有恻隐、羞
恶、辞让、是非之“四端”。扩而充之,则为仁、义、礼、智之“四
德”。“四德”为人性发展之自然结果,而人之所以需发展人性,因必
如此方为尽“人之所以为人者”,非因“四德”为有利而始行之也。
“四德”之行,当然可生于社会有利之结果,此结果虽极可贵,然亦
系附带结果。犹之艺术家之作品,固可使人愉悦,然此乃附带的结
果,彼艺术家之创作,则所以表现其理想与情感,非为求人悦乐愉
快也。
不过孟子虽主张义,反对利,然对于义利之辨未有详细说明,故
颇受后人之驳诘。唯孟子与墨者夷之辩薄葬之说,颇可显其非功利主
义之态度。彼云:“盖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
壑。他日过之,狐狸食之,蝇蚋姑嘬之。其颡有泚,睨而不视。夫泚
也,非为人泚,中心达于面目,盖归反蘽梩而掩之,掩之诚是也,则
孝子仁人之掩其亲,亦必有道矣。” (《孟子 · 滕文公上》)
又曰:“古者棺椁无度。中古棺七寸,椁称之,自天子达于庶人,
非直为观美也,然后尽于人心。” (《孟子 · 公孙丑下》)墨家之攻击儒
家厚葬久丧,主节葬短丧,纯从功利主义立论。而孟子则不纯从功利
主义立论。厚葬久丧,对社会固亦有利。“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此从功利主义立论以主张厚葬久丧者也。然孟子则但谓厚葬为“尽于
人心”,此儒家之精神也。
孟子之所谓天,有时似指主宰之天,如“尧荐舜于天”之天。有
18 西南联大国学通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