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 - 2017
P. 28
四、封建圣人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是有特殊地位的。他生当春秋末年,由旧氏族
贵族所统治的初期奴隶制社会正在崩解,而逐渐向封建社会转化。他
恰成一个过渡时代的过渡人物,起了一种继往开来,承先启后的作
用。文化是有继承性的。古代贵族的统治经验和许多文化遗产为后来
的封建主所接受,尽管精神实质已经起了变化,但是有许多地方仍然
可以大体上因袭下去,供他们利用。孔子学说的历史命运正是这样
的。当新兴地主最初起来和旧贵族作斗争的时候,他们本来是采用法
家的学说,对孔子一派的儒家学说,认为迂阔,嘲笑攻击,一直弄到
焚书坑儒。可是到了汉朝,有鉴于秦朝的失败,觉得极端的法家学说
会引起反抗,于是才转而利用儒术。自从汉武帝以后,孔子学说一直
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孔子的地位越来越高,被尊为“至圣
先师”“万世师表”。其实在历代统治阶级和儒者手里,孔子学说的精
神实质已经起了很多变化,早和法家与道家的学说混搅在一起。
关于这一层,在本书末章还要谈到,这里暂且不再多说。总而
言之,孔子把古代贵族文化整理总结,正是孟子所谓“集大成”。在
这些文化遗产里面,可以供封建地主利用的东西自然很多。他那种等
级思想和宗法思想成为后来封建社会的天经地义。他那一派纲常名教
的道理,那一些“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
之”,“天下有道则庶民不议”,以及轻视“老农”“老圃”的言论,也
成了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武器。因此,他本人也成了封建社会里的圣
人,号称为“圣之时者也”,意思就是能随“时”而变化的圣人。
但是孔子的这种变化毕竟有一定的限度,跟着历史的发展和变
化,跟着中国封建社会的解体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崩毁,孔子在
历史上的这种偶像地位也终于由动摇而趋于毁灭。早在“五四”时代
就有人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以后跟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展,跟
着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胜利前进,孔子学说的反动性暴露得越明显,
16 哲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