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 - 2017
P. 23

一、金鸡一鸣天下晓

                   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就他的学术思想和根本立场来说,他应
               当算是守旧,而不能算是开新。但是一种学术界的新风气却是从他开

               始了。本来,春秋以前,学在官府,各种学术为贵族所独占,一般人
               很难得到学习文化的机会。到了春秋时代,随着政治上和社会上的变
               化,各种典章制度也都不能维持原来的样子。于是世代掌管各种专业
               的职官,如礼官、乐官之流,渐渐失掉了他们的旧职,所谓“官失其
               守”,而流散在民间。孔子并没有固定的老师(所谓“无常师”),他
               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宏,学琴于师襄……到处访问搜求,正是向这
               些人学到很多东西。他把这些东西整理概括,删诗书,订礼乐,赞
              《周易》,修《春秋》,传授给很多学生。从此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
               于是乎一个学派一个学派接着出来,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就这
               一点讲,孔子对于诸子百家的兴起,好像起了“金鸡一鸣天下晓”的
               作用。这在中国思想史和教育史上有很大的意义。后来读书人把孔子
               奉为大祖师,好比木匠敬鲁班,铁匠敬老君一样,也并不是偶然的。




                                      二、礼与正名


                   孔子所传授的古代学术的内容是什么呢?概括地说,就是一个
              “礼”字。周朝人使用这个“礼”字很广泛。试看《左传》上记载列
               国士大夫,每评论一件事,总好说“礼也”,或者说“非礼也”。我们
               现在常讲“合理”或“不合理”,“合法”或“不合法”,而他们所讲

               的却是“合礼”或“不合礼”。“礼”不仅是指着冠、婚、丧、祭等的
               各种仪节而言,而实在是当时的一种道德规范,把当时社会中的等级
               关系和宗法关系具体表现出来。当时对于等级关系和宗法关系讲得很
               严格,也就是说把尊卑、贵贱、亲疏、厚薄,划分得很清楚。



                                                               先秦思想    11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