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 - 2017
P. 27

让你吃稻米,穿锦衣,你心里安吗?)哪知宰予竟然很直率地回答
               道:“安。”于是乎孔老夫子只好说:“君子之居丧也,食旨不甘,闻乐
               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汝安,则为之!”(君子居丧,原来
               是因为吃饭也吃不下,听音乐也听不下,正常居处着心里不安,所以
               才不那样办。现在你既然“安”,那你就那样办吧!)宰予吃了个没

               趣出来了,老夫子还恨恨不已地说:“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
               于父母之怀。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宰予真是不仁啊!
               每一个孩子生下来三年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宰予啊,你也受过父母
               三年的抚养哺育吗?)按说呢,不行三年之丧似乎应该说是“非礼”,
               可是这里直斥为“不仁”,也就等于说,宰予没有人心,这是多么严
               重的问题啊!
                   如上所述,丧礼、祭礼都是行其心之所安,自尽其为人之道。以
               此类推,一切礼也都是行其心之所安,自尽其为人之道。这就是以
              “仁”讲“礼”,以人文主义的精神讲“礼”。所以孔子说“人而不仁
               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离开“仁”,“礼”的真精神就失掉了。
               后来宋儒张横渠说“礼义三百,威仪三千,无一事而非仁也”。也就
               是说各种各样的“礼”都是“仁”的表现,都是从人心、人性中自然
               产生出来。这和孔子的讲法是很相符合的。把“礼”归到人心、人性
               上,这就使“礼”得到一种新意义,从一个新的理论基础上把“礼”
               的尊严重新树立起来。孔子就是用这种办法来维护和恢复周朝的旧
               典,来挽救古代贵族统治的危机。这样,从一方面看,他以仁讲礼,
               高唱“天地之性人为贵”,强调“人”的尊严,从原始迷信、神权思
               想中,把人性解放出来,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显然具有进步意义;但

               是从另一方面看,他拿古代贵族所制定的“礼”来作为一般做人的标
               准,把人性规格化,违犯了“礼”,违反了古代贵族所制定的“人”
               的规格,就是“不仁”,就是失掉“人性”,就不算“人”,这分明是
               以贵族性来冒称人性,极力为古代贵族统治作辩护,他的阶级本质,
               他的反动保守思想,从这里也显然暴露出来。



                                                               先秦思想    15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