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2 - 1980
P. 62
032 父母 挑战
得到机会好好展示自己的策略。然后他“无意识地”但系统性
地不断改进着自己的方案。现在他正利用各种机会不断提升这
种本事。
这样的目标——吸引别人关注,使自己成为众人的焦
点——是许多孩子都会追求的目标,尤其是独生子或者最小的
孩子。
但是,每个孩子具体的行动计划却各不相同。只是由于语
言的匮乏,我们找不到精准的术语,只好笼统地使用相同的词
汇来描述孩子们虽有些相似但各不相同的做法。比如,我们在
谈及孩子竭尽全力“争当第一”时,我们必须牢记,这只是一
个笼统的说法,每个孩子的具体做法都有些微妙的不同之处。
孩子“争当第一”的计划可能有千奇百怪的方式呈现。
在孩子六岁之前,想要改变孩子潜在的、尚且模糊的行为
计划,相对而言更容易。当孩子的体验让他明白自己的行为行
不通、无法让他获得想要的结果时,他往往会很快开始新的尝
试,试图寻找不同的、更为有效的途径。但是,在孩子六岁后,
要做出这样的转变就要困难得多。到那时,孩子心智的发展程
度,可以让他通过一系列的技巧和策略来维持他原有的计划。
他只会通过自己已有的感知和体验选择那些与他的计划相符的
部分,作为行动的指示。由此他便发展出一种所谓的“倾向性
感知方案”(tendencious apperception scheme),也就是根
据自己的偏见调整感知的能力。这种偏见或者错误的认知,正
是所有成年人的特征,也因此使他们无法从不符合自身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