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 - 1979
P. 13

Introduction  导  言  005



                                    导 言
                                  Introduction







                 在我们日常与孩子的相处中,在愉快的或不愉快的接触中,

             在相互满足或彼此对抗的体验中,我们通过孩子的言谈举止、
             显露出的性格与特征、表现出的能力,感受他的个性。但是,
             这些印象不足以使我们针对他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或者影响
             他的人格发展的过往因素得出直接的结论。相反,我们与他的

             密切接触,使我们几乎不可能去思考他潜意识中的动机、影响
             他成长的相关因素。若是我们一边跟孩子打交道一边思考这些
             问题,会限制我们的行动,扰乱我们的认知。

                 无论是我们喜欢孩子还是生他的气,我们都更容易冲动行
             事,并不会进行更多的思考和分析。我们与孩子接触得越多,
             就越容易缺乏客观思考的能力和意愿。我们与孩子的相处中,
             很多时候彼此间都会有这种直接的、冲动的、情绪化的本能反

             应,有双方个性的契合与冲突,也有不假思索的草率行为。
                 这种行为在生活中家长和老师都很常见,如果我们对孩子
             感到满意,并且和孩子相处得很好,那就没必要破坏我们之间

             自然且率真的关系。然而,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当我们的关系
             变得不愉快时,当我们面对想要改变的缺陷或错误时,那么遵
             从我们的自然反应和本能的冲动不仅是徒劳的,而且是危险的。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