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2 - 1972
P. 52

014  梁思成注释《营造法式》





                   [4]景,就是“影”的古写法。
                   [5]规,就是圆规。
                   [6]识,读如“志”,就是“标志”的“志”。

                   [7]日内,在太阳光下。
                   [8]罨,同“掩”。
                   [9]袤,音斜,与“邪”同,就是不正的意义。



               【译文】
               《诗经》上说:“定星在黄昏时位于天中央。又说:测量日影来确定方位。注
            说:定,即建造房屋之意。方中,黄昏时在四个方位的正中。揆,测量之意。

            测量日出日落,以知道东西方位。南通常被视为确定北方的标准,以确定南北
            方位。”
               《周礼 · 天官》上说:“只有在君王建造国都的时候,才会明辨方向和端正

            位置。”
               《考工记》上说:“垂直放置测量日影的标杆,观察它的影子所在,目的是为
            了识别日出和日落时太阳的影子所在;夜晚考察北极星的方位,以确证早晚。郑

            司农注说:从太阳刚出来直到日落时记录下槷影远端的变化,这样可以形成一定
            的规律,测量槷影两端距离的变化,就是审。测量两端之间的影线,如果与槷影
            重合,则南北的方位就正。太阳在中天的时候,影子最短。极星就是北极星。”

               《管子》上说:“绳子,用来扶持拨动倾斜,以使其保持垂直端正。”
               《字林》上说:“抟(读时、钏的切音,今读 tu1n),就是垂直竖立一根标杆用
            来观测日影。”
               《刊谬正俗》音字上说:“现在,山东等地的工匠还常常说悬垂一根绳子来观

            察是不是端正,他们把这叫作抟。”
                看详:如今一旦有施工建造,都先用水平确定地面,后立标杆进行测量、望
            星,以此可使四个方位得到确定,这正好与经传相合。如今只按照《诗经》和

           《周官 · 考工记》制定下条。
                取正的制度:白天在基址正中放置一个标影杆,直径一尺三寸六分。在它的
            正中心位置上竖立一根高四寸,直径一分的标杆。画出阳光下标杆影子的末端,

            记录一天之中影子最短的地方。然后在这个位置上安放一个望筒,通过观察太阳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