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7 - 1972
P. 57
贰 《营造法式》看详 019
《说文解字》上说:“堵,就是墙的意思。五块筑墙的夹板为一堵。 ,就是
围墙的意思。埒,矮墙。壁,墙。垣蔽也叫墙。栽,筑墙所用的长板(如今叫作
膊板)。干,筑墙用在两端的木头(如今叫作墙师)。”
《尚书 · 大传》上说:“天子修筑方正气派的高墙,诸侯只能用衰墙。注说:
贲,大的意思,是说墙修筑得方正气派。疏即衰之意。杼也是墙的意思,是说诸
侯的墙不方正、不气派。”
《释名》上说:“墙,即障碍之意,所以墙有阻挡、遮蔽之功效。垣,支援之
意,人们依靠垣来保卫支援家室。墉,容纳的意思,可以用来隐蔽身形。壁,庇
护的意思,可以用来抵御风霜寒雪。”
《博雅》上说:“ (读力、雕的切音,今读 li1o)、 (读篆音,今读 zhu3n)、
墉、院(读垣音,今读 yu3n)、廦(读壁音,或读即、壁的切音,今读 b#),都是
墙垣的意思。”
《义训》上说:“ (读乇音,今读 zh1i),就是楼墙。穿垣称为 (读空音,
今读 k7ng)。为垣称为厽(读累音,今读 l0i),周称之为 (读了音), 称之为
寏(读垣音,今读 hu1n)。”
看详:如今的筑墙制度,都以高九尺,厚三尺为主制。即便城墙、屋墙、露
墙都有增加或减损,不过大致都会以厚三尺,高是厚度的三倍为标准,这正好与
经传相合。现在只按照《周官 · 考工记》等书制定下条。
筑墙的制度:墙如果厚三尺,那么高就要九尺;墙壁的上端往上斜收的宽度,
是其厚度的一半。如果高度增加三尺,则厚度增加一尺;降低时情况也一样。
对于露墙,墙每增高一丈,则厚度减为高度的一半。墙上端斜收的宽度是
墙高度的五分之一。如果高度增加一尺,则墙的厚度增加三寸;降低亦是如此。
(其中用草葽、木橛的情况,参考并遵循筑城的制度。)
对于抽纴墙,墙体的高度和厚度同上。墙上端斜收面的宽度,是墙高的四分
之一。如果高度增加一尺,则其厚度须增加二寸五分。(如果在屋子下面,只增
加二寸即可。削减和降低也应遵循筑城制度。)
以上三条并入壕寨制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