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 - 1972
P. 19
梁思成《营造法式》注释序 7
a
法式》 ,不久即由商务印书馆影印(下文简称“丁本”)。现代的印刷术使得《法
式》比较广泛地流传了。
其后不久,在由内阁大库散出的废纸堆中,发现了宋本残页(第八卷首页之
前半)。于是,由陶湘以四库文溯阁本、蒋氏密韵楼本和“丁本”互相勘校;按
照宋本残页版画形式,重为绘图、镂版,于 1925 年刊行(下文简称“陶本”)。
这一版之刊行,当时曾引起国内外学术界极大注意。
1932 年,在当时北平故宫殿本书库发现了抄本《营造法式》(下文简称“故
宫本”),版面格式与宋本残页相同,卷后且有平江府重刊的字样,与绍兴本的许
多抄本相同。这是一次重要的发现。
“故宫本”发现之后,由中国营造学社刘敦桢、梁思成等,以“陶本”为基
础,并与其他各本与“故宫本”互相勘校,又有所校正。其中最主要的一项,就
是各本(包括“陶本”)在第四卷“大木作制度”中,“造栱之制有五”,但文中
仅有其四,完全遗漏了“五曰慢栱”一条四十六个字。唯有“故宫本”,这一条
却独存。“陶本”和其他各本的一个最大的缺憾得以补偿了。
对于《营造法式》的校勘,首先在朱启钤先生的指导下,陶湘等先生已做了
很多任务作;在“故宫本”发现之后,当时中国营造学社的研究人员进行了再一
次细致的校勘。今天我们进行研究工作,就是以那一次校勘的成果为依据的。
我们这一次的整理,主要在把《法式》用今天一般工程技术人员读得懂的语文
和看得清楚的、准确的、科学的图样加以注释,而不重在版本的考证、校勘之学。
我们这一次的整理、注释工作
1925 年“陶本”刊行的时候,我还在美国的一所大学的建筑系做学生。虽然
书出版后不久,我就得到一部,但当时在一阵惊喜之后,随着就给我带来了莫大
的失望和苦恼——因为这部漂亮精美的巨著,竟如天书一样,无法看得懂。
a 丁氏抄本自清道光元年张蓉镜抄本出,张氏本文自影写钱曾述古堂藏抄本出。张蓉镜抄本原藏翁
同龢家,2000 年 4 月入藏于上海图书馆。——傅熹年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