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2 - 1971
P. 42
014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
昌、后周两次灭法,建筑精华毁灭殆尽。现存实物除石窟寺及陵墓外,砖石
佛塔最多。隋代一石桥、唐末一木构佛殿,则为此期间最可贵之遗物,唐之
建筑风格,既以倔强粗壮胜,其手法又以柔和精美见长,诚蔚然大观。
五、五代、宋、辽、金时期(公元 907 至公元 1279 年) 五代、赵宋以
后,中国之艺术开始华丽细致,至宋中叶以后乃趋纤靡文弱之势。宋、辽、
金均注重于宫殿之营建;其宫殿虽已毁尽,其佛寺殿宇之现存者,尚遍布华
北各省;至于塔、幢,为数尤夥。作风手法,特征显著,规例谨慎,循旧制
之途径,增减嬗变不已。此期除遗留实物众多外,更有《营造法式》一书,
为研究中国历代建筑变迁之重要资料。
六、元、明、清时期(公元 1279 至公元 1912 年) 元、明、清三代,奠
都北平(今北京),都市、宫殿之规模,近代所未有。此期间建筑传统仍依古
制。至明、清之交,始有西藏样式之输入外,更由耶稣会士输入西洋样式。
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之刊行,则为清官式建筑之准绳。最后至清末,因
与欧美接触频繁,醒于新异,标准摇动,以西洋建筑之式样渗入都市,一时
呈现不知所从之混乱状态。于是民居市廛中,旧建筑之势力日弱。
七、民国时期(公元 1912 年以后) 民国初年,建筑活动颇为沉滞。殆
欧美建筑续渐开拓其市场于中国各通商口岸,而留学欧美之中国建筑师亦起
而抗衡,于是欧式建筑之风大盛。近二十年来,建筑师始渐回顾及中国固有
之建筑,遂有采其式样以营建近代新建筑者。自此而后,建筑师对于其设计
样式均有其地域或时代式样之自觉,不若以前之唯传统是遵。今后之中国建
筑,亦将如今后世界各处之建筑,将减少其绝对之地方性。然因传统、背景、
民族气质等等元素之不同,亦将自成一家,但其形成,则尚有所待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