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6 - 1970
P. 66
中医的常识
家属骑数千居长城下,候伺,幸上病瘉,自入谢。”后世注家解释说:“瘉,
病差也。”《汉书 · 眭两夏侯京翼李传》中说:“本起于晨,相连至昏,其日
出后至日中间差愈。”差与瘥通假,发音同拆,是病好了的意思。《说文解
字》记载:“瘉,病瘳也。从疒俞声。以主切。”徐铉等人在注解中说:“今
别作愈。非是。”可见瘉和愈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愈,愈也就有了治好疾病
的意思,直到今天人们逐渐淡忘了瘉,而使用愈。
愈和瘉的区别在于多了一个“心”字,暗含两层意思,一层特指心病,
也就是情绪、情感、精神疾病的康复;另一层指心神回归,生机恢复。
《黄帝内经》讲:“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神代表着与生俱来天赋的自
愈能力,对于已经生病的人来说,中医以恢复神机、气机为目的,宁心安
神、固本培元。《史记 · 扁鹊仓公列传》记载扁鹊在成功抢救被认为已经
死亡的虢太子以后,面对别人“起死回生”的赞誉时说:“越人非能生死人
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所谓“自当生”就是神气还在、生机
尚存。
同样是扁鹊,最后一次面对不听规劝、屡次讳疾忌医的蔡桓公,转身
就跑了。后来他对蔡桓公的使者说蔡桓公的病“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
奈何也”,意思是说到了这步田地,失去了神机的蔡桓公,尽管还在吃喝玩
乐,但不过是个“行尸走肉”,谁也救不了他。
中医养生防病以养心安神为要务,只有“独立守神”,才能“肌肉若
一”;只有“形与神俱”,才能“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可惜很多人
“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结果是“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
百而衰也”。
治病求本,本于内心。中医的哲学,尽在一个“愈”字。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