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 - 1964
P. 35

/ 青衣素食 /




                 亭山遗址修复时,政府确定翠云庵为佛寺尼姑庵,供了许多泥菩萨。
                 2019 年不知何故又拆了,如今是一地空墟。
                     少年时我常登敬亭山抒怀,心情好去,不好也去。那时翠云庵一

                 片杂草丛生的废墟,唯独一棵参天古树,伶仃矗立遗址上,努一把劲爬
                 上山顶,八面来风,心自开阔,眼见山下白水环绕的城池渺小遥远。
                     宣城的汪姓同学,是夏渡乡农家子弟,寒窗十年考取民航大学,

                 毕业分配到黄山机场,二十来岁升至高管,算是出人头地。
                     汪同学 1989 年底莫名辞职遁入空门,追随九华山大和尚仁德法
                 师出家修行,赐名释圣苏,因与仁德法师见解不同,黯然下山。后

                 为善导大师之净土法门感动,皈依净土宗,法名释净宗。2000 年悄
                 然回归故里,在敬亭山下借一户民宅作精舍,传播念佛法门。
                     那时我已娶妻生子,在世俗红尘里混得不可开交。

                     一日上午心血来潮,前往敬亭山拜访汪同学。他身着一袭淡赭
                 色海青,见面合十寒暄,递给我一张名片,正面写“释净宗”云云,
                 背面印有烫金如来佛像。汪同学我们在窗明几净的空屋子,结跏趺
                 坐,有人奉一杯新茶“敬亭绿雪”。他不提过往,不问当下,谈佛论

                 经,言语冲和自在,无喜无悲,清瘦若竹的躯体精神充沛。正午木
                 鱼响起,起身让我去吃斋棚吃饭,原木长条桌上碗筷摆放整齐,桌

                 旁站立几个灰衣短褂沙弥模样的年轻人。他坐下大家方落座。桌上
                 青菜、豆腐、笋子、扁豆、萝卜汤,专人拎着饭桶添饭,大家随他
                 低头合十,念三声“南无阿弥陀佛”后开吃,席间安静,只有轻微
                 咀嚼声和碗筷碰撞声。饭吃得慢吞,细品出蔬菜和米饭的真滋味。

                     我年轻体壮嗜好大鱼大肉,腻于酒色财气四堵墙内,吃遍宣城
                 九街十八巷的馆子,皆如猪拱槽般粗放,唯独敬亭山下一饭一蔬,
                 令我心存感念。



                                                                       021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